今天是:
崇德 尚学 敬业 创新

学生工作

学生工作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学生工作 >> 正文

【资环学生会】“ 共庆元旦佳节,弘扬传统文化 ”——新年新气象

   发布时间:2025-01-01         浏览次数:

当新年的第一缕阳光划破苍穹,世界迎来了又一次的新生与更迭,这便是元旦——全球共同庆祝的岁首之日。在这辞旧迎新的时刻,你是否想过,元旦为何成为了全球共庆的日子?它是如何从历史的长河中走来,带着岁月的痕迹和文化的沉淀?这一天,不仅仅是日历上数字的更替,更蕴含着人类对新开始的祈愿和对未来的憧憬。

历史背景

“元旦”一词最早见于《晋书》,传说起源于三皇五帝之一的颛顼帝,他将孟夏正月定为元,正月初一为旦。尧舜时代,人们把尧死后,舜帝祭祀天地和先帝尧的那一天当作一年的开始之日,即“元旦”或“元正”。夏朝以正月初一为元旦,商朝为夏历十二月初一,周朝为夏历十一月初一,秦朝为夏历十月初一,汉武帝颁行《太初历》后,正式规定正月初一为元旦,此后一直沿用到清朝末年。

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临时大总统孙中山通告全国改用阳历,以公历1月1日为元旦,农历正月初一定为春节。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决议采用公元纪年法,将公历1月1日定为元旦,农历正月初一仍为春节,至此元旦作为正式节日确定下来。

传统习俗

历代皇朝都在元旦举行庆贺典仪祈祀等活动,如祭诸神祭先祖,写门对挂春联,书写福字、舞龙灯,民间也逐渐形成祭神佛、祭祖先、贴春联、放鞭炮、守岁、吃团圆饭以及众多的“社火”等娱乐欢庆活动。到了现代,元旦的庆祝习俗更简单了,如元旦联欢会、挂庆祝元旦的标语、举行集体活动等。元旦集体庆典活动通常包括游行表演、文艺演出、民间舞蹈、花灯展示等。

文化传承与弘扬

元旦,作为新岁之首,其文化传承与弘扬至关重要。在历史长河中,它承载着人们对新起点的期许与祝福,是岁月递嬗的文化坐标。元旦庆典不仅是庆祝新年的活动,更重要的是传承和弘扬中华民俗文化,让更多的人了解和热爱传统文化。通过此类活动的举办,可以吸引大量观众,让他们近距离接触传统文化,感受到民俗之美,同时还为各地的传统手工艺人提供了展示和交流的平台,激发了他们对民间艺术的热情,推动了传统技艺的传承和创新。

元旦,从岁月深处走来,带着历史的温度和文化的芬芳。“晓寒料峭尚欺人,春态苗条先到柳。”希望我们在新岁的开端,如那初绽的柳芽,饱含生机与希望,将元旦的文化传承,化作前行的力量,勇敢奔赴未来的旅程,迎接每一次的朝阳初升,书写独属于自己的新年华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