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崇德 尚学 敬业 创新

人才培养

环境工程专业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人才培养 >> 本科生教育 >> 培养方案 >> 环境工程专业 >> 正文

普通微生物学

   发布时间:2021-02-27         浏览次数:

资源与环境学院环境工程专业课程介绍        

普通微生物学  

General microbiology  

课程编号:03600190j  

适用专业:环境类专业  

学时数: 24        

总学分:   2  

课程类型:专业基础  

先修课程:普通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环境科学导论等  

大纲主撰人:王蕾、张晓琦  

内容简介  

普通微生物学是环境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是研究微生物细胞形态结构、生理生化、遗传变异及其生态环境的课程。它即是现代生物科学、生物工程、生物技术和相关学科的基础,又是环境工程领域中实现水污染、土壤污染、固废等污染物治理的重要理论基础。在本学科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通过本课程的系统学习,使学生掌握有关微生物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及应用微生物学理论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为后续学习水污染控制工程、环境监测、固废等专业课程奠定必要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技能。  

教学大纲  

课堂讲授部分  

(一)分章节列出标题、各章节要点及授课时数    

绪论微生物与人类2学时)                                      

本章要点:理解与掌握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微生物的五大共性特征  

第一章原核生物的形态、构造和功能(2学时)    

第一节细菌                                                      

第二节放线菌                                                  

第三节蓝细菌                                                    

第四节枝原体、立克次氏体和衣原体                                

本章要点:理解与掌握细菌、放线菌的形态、构造及其功能  

第二章真核微生物的形态、构造和功能(2学时)    

第一节真核微生物概述                                          

第二节酵母菌                                                  

第三节丝状真菌——霉菌                                        

第四节产大型子实体的真菌——蕈菌                            

本章要点:理解与掌握真核微生物的细胞构造、酵母菌细胞的形态和构造、霉菌细胞的形态和构造  

第三章病毒和亚病毒因子(2学时)    

第一节病毒                                                      

第二节亚病毒因子                                              

第三节病毒与实践                                              

本章要点:理解与掌握病毒的形态、构造和化学成分、病毒及其繁殖方式  

第四章微生物的营养和培养基(2学时)    

第一节微生物的6类营养要素                                      

第二节微生物的营养类型                                      

第三节营养物质进入细胞的方式                              

第四节培养基                                              

本章要点:理解与掌握微生物的6类营养要素、微生物的营养类型、营养物质进入细胞的方式、培养基的设计和种类          

第五章微生物的新陈代谢(6学时)    

第一节微生物的能量代谢                                          

第二节分解代谢和合成代谢的联系                              

本章要点:理解与掌握化能异养微生物的生物氧化和产能的途径、分解代谢和合成代谢的联系  

第六章微生物的生长及其控制(6学时)    

第一节测定生长繁殖的方法                                    

第二节微生物的生长规律                                      

第三节影响微生物生长的主要因素                              

第四节微生物培养法概论                                    

第五节有害微生物的控制    

第六节菌种的衰退、复壮和保藏                                    

本章要点:理解与掌握测定生长繁殖的方法、微生物的生长规律、影响微生物生长的主要因素、微生物培养法、有害微生物的控制理论、菌种的衰退与复壮和菌种的保藏的方法    

第七章微生物的生态(2学时)    

第一节微生物在自然界中的分布与菌种资源的开发                

第二节微生物与生物环境间的关系                              

第三节微生物的地球化学作用                                  

第四节微生物与环境保护                                        

本章要点:理解与掌握微生物在自然界中的分布、微生物与生物环境间的生态关系、微生物的地球化学作用,初步了解微生物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二)教材与主要参考书    

教材:周德庆.微生物学教程,第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主要参考书:沈萍,陈向东. 微生物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教学大纲说明  

教学大纲说明  

一、教学目的、课程性质及教学任务与其他课程的关系,所需先修课程    

微生物学是研究微生物及其生命活动的科学,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微生物的形态、结构、营养代谢、生长繁殖、遗传变异、生态、分类以及免疫学的基础知识,了解微生物在工、农、医、环保、卫生等方面的实践应用知识。在学生已掌握的普通化学、有机化学、环境科学导论等知识的基础上,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为以后学习环境工程微生物学、土壤与环境微生物学等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先修课程为普通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环境科学导论等。  

二、教学要求及选编教材的依据    

总的教学要求是:  

正确理解微生物学中的基本概念;掌握微生物学基本原理;能够运用微生物学的基本原理,解决一些实际的环境污染问题  

选用教材依据:  

周德庆主编的《微生物学教程》是微生物学科的经典教材,几经完善和修订,目前选取的版本是能够反映微生物学新成就和发展方向的新教材,以微生物学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主要内容,许多国家重点大学也采用此教材。  

三、教学环节和教学方法。  

本课程是一门专业基础课,以讲授微生物学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为主。课堂教学采用启发式、提问式、点拨式等教学方法,辅以实验课程,在实验部分重点教会学生微生物学实验的基本技能。  

四、改革思路和说明。  

力求把多媒体教学、板书教学、实验操作教学完美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