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为最美?是引领,是热爱,是价值。他们用行动照亮学子的前行之路,用真心守护每一个青春的梦想。他们牢记铸魂育人的初心和使命,不仅是知识的传递者,更是学生成长成才的引路人、知心人、筑梦人。他们的名字是——龙江最美高校辅导员。省教育厅官微推出“点赞!龙江最美高校辅导员”专题,让我们一起来看他们的故事。
陈帅,2015年开始从事辅导员工作,现任东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团委书记、辅导员。

工作十年来,陈帅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紧紧锚定农业农村现代化、农业强国建设战略目标之需。牢牢把握新时代农科青年学生成长成才规律,在实践育人中深耕细耘,教育引导广大青年学生厚植家国情怀,传承耕读文化,练就过硬本领,强化使命担当,努力培养知农爱农、强农兴农的时代新人。

坚持将“党建引领”贯穿思想政治教育全过程,培养又红又专的新时代筑梦人
她将党建与思政教育和专业教育相结合,将支部建在学生志愿服务地、学生社区、田间地头,把党支部、团支部建设成为学生最坚强的战斗堡垒。对标基层党支部“七个有力”建设要求,她以大学生志愿服务为载体,以党建工作引领志愿服务、乡村振兴、耕读文化传承,不断深化“党建+”的创新理念,打造出学习型、创新型、服务型、实践型、助农型、辐射型党支部“六型堡垒”党建发展新模式。
经过几年来的探索与实践,个人撰写的学习心得被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网收录,所带党支部入选第四批“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进行培育创建。她以党建带动团建,以班风促学风,深入党支部、班级、团支部为同学们宣讲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为学生扣好入党启蒙第一粒扣子。
她组建50名党史学习教育宣讲团成员深入30处红色地标,历经400多公里行程,走进学校、乡村、社区,开展党史学习宣讲,引导学生以青春方式讲好信仰故事,将红色信念根植于学生的血脉中。她积极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带领志愿者们走进黑龙江省图书馆,用一堂堂有趣的自然科普课堂点亮了孩子们的自然与科技之梦,近3年有超过200位学生加入其中,影响辐射超过800位中小学生。


坚持将“耕读文化”浸润实践育人全过程,培养知农爱农的新时代新农人
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国农业大学科技小院回信中提出青年要“走进乡土中国”自找苦吃的重要指示,她始终践行着将“耕读情志”理念转化为知行合一的实践育人体系,打造“耕读传家”文化品牌建设,创建“黑土-耕读”讲堂,将耕读精神深植学生内心。秉承着“一手拿书本、一手拿锄头”的教育理念,教育引导青年学生在经风雨、见世面中壮筋骨、长才干。
她先后带领学院200余名学生相继入驻科技小院,与教学导师“联合”培养,赴七星、青龙山、五常等地开展农技培训,将“农田负担”转化为“绿色财富”,以社会需要赋能学生成长。组建的60余支实践团队深入贫困县,为五常黑土稻米“把脉问诊”,实现了农民增产增收,村民们都高兴的说“弃耕多年的盐碱地飘出了稻花香”。
她组织学生将气象防灾减灾科普知识带到全国23个乡镇村屯,指导的社会实践团队连续5年获得“气象防灾减灾志愿者中国行”国家级优秀团队;“学农护绿”社会实践团获黑龙江省“三下乡”社会实践优秀团队;“生态小卫士”志愿服务项目于省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中获得金奖,已入选黑龙江省志愿服务项目库进行孵化。


坚持将“农人农心”投射留省就业全过程,培养服务龙江振兴发展的新时代圆梦人
她紧紧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打造“规划-培养-就业”全链条工作体系,服务农业院校毕业生实现高质量就业与留省就业。十年间,她所带的学生已超过1400人,毕业生去向率从“95.8%”到“96.2%”,再到“98.9%”,这是她引导学生确立科学合理就业心态,清晰界定未来选择,交出的一张张就业“成绩单”。她用辛勤与奉献助力就业工作加装“强引擎”、跑出“加速度”,为学生打通高质量就业“最后一公里”。
经过几年来的探索与实践,她带领的学生怀揣报国之志,实践报国之行,积极将知识所学与现实所用深度融合,2024年支部党员6名考取选调生,39人考研上岸,8名获黑龙江省三好学生荣誉称号,成为名副其实的“学霸党支部”。
初心如磐,土里花开。如今她的学生已散作满天繁星,在各行各业崭露头角,他们中既有中科院继续深造的“大学生年度人物”、也有驻扎在祖国边疆的大学生士兵,既有高校教授和博士后,也有驻守校园的辅导员。但更多的是一批又一批扎根基层建功立业的杰出工作者,他们在龙江大地的青山绿水间,秉承红色初心,书写着属于自己的锦绣华章。



教育无他,唯爱与榜样,她坚持用创新思想引领每一位学生,用躬耕力行感染每一位学生,继续做培根育魂的“园丁”,看着一颗颗种子,扎根“三农”大地,向善向上向阳努力生长,长出扎根基层、贡献家乡的志气骨气底气。新征程上,她将继续践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铮铮誓言,奉献自我,锤炼本领,稼穑蓬勃,熠熠生辉。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