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学科基本情况
东北农业大学农业资源与环境学科源于1981年国家首批土壤学和生态学硕士点学科,以及植物营养、农业环境保护、农业微生物、农业气象等相关学科。东北农业大学为主动适应国家高等院校“双一流”建设发展规划,结合自身特色,在原生态学一级博士学位授权学科和农业资源与环境一级硕士学位授权学科基础上,于2016年4月组建农业资源与环境一级博士学位授权学科,同时以硕士授权学科身份参与了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为C+。根据学科内涵、自身特点和发展目标,设置土壤学、植物营养学、环境保护与修复、农业生态与气候变化和资源环境微生物5个二级学科方向,并于2017年开始招收农业资源与环境博士和硕士研究生。现有专任教师64人,其中教授19人,副教授30人,博导21人,硕导51人。学科师资规模雄厚,其中百千万人才工程-“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入选者、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入选者、农业部“农业科技杰出人才及其创新团队”入选者、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各 1 人;学科拥有农业农村部以及省科技厅等省部级实验平台 5 个。
本学科始终立足龙江、面向全国、放眼世界,紧盯学科前沿发展动态,经过多年建设和发展,形成了比较稳定的研究方向。在学科梯队、学术研究、社会服务、研究生培养等方面得到快速发展,具有鲜明的寒地黑土区域特色。为推进黑龙江省农业资源持续利用、农业环境保护以及乡村振兴,做出突出贡献,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近5年来,依托“黑龙江省黑土保护与利用重点实验室”及“黑龙江省土壤保护与修复重点实验室”,先后主持和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研发专项、863项目、科技部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及省部级项目100余项;发表论文500余篇,其中SCI检索论文300余篇;出版国家教材类著作9部;获省部级奖15项,发明专利24项。
二、学科方向与优势特色
农业资源与环境学科立足东北黑土区,面向“三农”,以服务北方现代化大农业为目标,结合当前农业资源与环境领域的发展趋势,利用学科现有的黑土培肥与黑土污染修复的特色优势,通过多年不断发展和突破,形成了以寒地水稻前氮后移施肥新技术、水稻水氮协同高效管理技术、黑土农业污染原位阻控与修复、农田黑土肥力与耕层构建、盐碱土综合治理与利用、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等先进的研究方向。
三、国内外影响力
本学科为联合国粮农组织国际黑土联盟理事单位、中国土壤学会委员单位、中国植物营养与肥料学会理事单位、黑土资源保护利用学会理事单位;近5年承办国际会议1 次、国内会议 9 次、国际会议做报告 20 人次;具备留学或访学经历 30 人;分别与中国农业大学、美国密歇根大学、美国爱荷华州立大学、德国哥廷根大学等多个国内外知名高校开展合作与交流;环境/生态学学科于2020 年顺利进入 ESI 前 1%行列。
窗体底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