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崇德 尚学 敬业 创新

党群工作

党建动态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党群工作 >> 党建动态 >> 正文

【党建引领聚合力 品牌创建提质效】强化“党建引领”主引擎 培养“自找苦吃”的知农爱农新型人才——资源与环境学院志愿服务学生党支部党建工作案例

   发布时间:2025-05-15         浏览次数:

【编者按】近年来,学校党委深入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不断优化基层党组织设置,积极开展党建示范创建活动,着力打造部、省、校三级党建示范点“雁阵格局”,有效提升了党建品牌引领示范作用,推动了学校“一融双高”建设。即日起,学校党委组织部联合相关单位,推出“党建引领聚合力 品牌创建提质效”专栏,旨在深化党建示范创建成果,全力营造“比学赶超,争先进位”浓厚氛围,以点带面发挥引领示范带动作用,激励全校各级党组织和全体党员奋发进取、创先争优,全面推动学校党建工作提质增效,以高质量党建引领学校事业高质量发展。

一、背景

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考察时强调,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的手上。作为黑龙江省农业高校的学生党支部,有责任、有义务依托学科和专业优势,为龙江振兴发展提供人才储备。对标基层党支部“七个有力”建设要求,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加强学生“三农”情怀教育。东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志愿服务学生党支部紧紧锚定农业农村现代化、农业强国建设战略目标之需,推动党建工作与人才培养工作深度融合,积极推进党建引领“红色基因”与农业院校“绿色元素”深度融合,发挥学生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将党建工作向乡村振兴、黑土保护、社会服务、耕读文化传承等方面延伸拓展,打造出集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实践型、助农型、辐射型于一体的“六型堡垒”党支部发展新模式,2024年成功入选第四批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党支部努力培养一批投身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的知农爱农新型人才,助力龙江振兴发展。

二、做法及成效

(一)聚焦党建引领与思政教育同频,培养又红又专新时代筑梦人

党支部将党建与思政教育相结合,把党支部建设成为坚强有力战斗堡垒,教育引导广大青年学生厚植家国情怀,传承耕读文化,练就过硬本领,强化使命担当。一是始终做到信念坚定。支部以党建带团建,以班风促学风,支部书记深入党支部、团支部为同学们宣讲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在学思践悟中坚定政治信仰、牢记初心使命。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与校史校情教育,利用学院新媒体平台推出“跟着总书记学党史”系列学习专栏,运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追求入脑入心的效果。二是始终做到坚持学习。把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党的科学理论作为必修课,做到真学真懂真信,在持续学、跟进学、感悟学中把稳思想之舵。与哈尔滨工业大学环境学院学生党支部结对共建,开展“共建清洁美丽世界”主题党日活动,集中参观“北大荒博物馆”“东北烈士纪念馆”等红色教育基地,用“小载体”烘托“大主题”,引导党员坚定理想信念、催发党员创新思维生根萌芽。三是始终做到示范引领。支部书记撰写的学习心得被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网与学习强国平台收录,支部党员积极将专业所学与现实所用深度融合,2024年支部党员升学率为87%,18名党员免试推荐至北京大学、浙江大学等知名院校,2名党员获国家奖学金,8名党员获黑龙江省“三好学生”荣誉称号,“学霸党支部”事迹刷屏各大媒体,引导学生形成了“人人争做红色先锋”的坚定信念。

志愿服务学生党支部全体党员赴北大荒博物馆开展红色教育

(二)聚焦党建引领与耕读教育同建,培养知农爱农新时代新农人

党支部始终践行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国农业大学科技小院回信中提出的青年要走进乡土中国“自找苦吃”的重要指示精神。一是坚持发挥优势。坚持将“耕读情志”理念转化为知行合一的实践育人体系,秉承着“一手拿书本、一手拿锄头”的教育理念,教育引导学生在扎根“三农”一线、服务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的火热实践中绽放青春光彩。二是坚持知行合一。组织80余名学生党员相继入驻科技小院,赴七星、青龙山、五常等地开展农技培训,改良秸秆制油技术,将“农田负担”转化为“绿色财富”,以社会需要赋能学生成长。组建的30余支实践团队深入贫困县,为黑土稻米“把脉问诊”,实现了农业增产与农民增收,村民们都高兴地说“弃耕多年的盐碱地飘出了稻花香”。三是坚持实践育人。组织学生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将气象防灾减灾科普知识带到全国23个乡镇村屯,气象防灾减灾社会实践团获国家级“气象防灾减灾志愿者中国行”优秀团队。“学农护绿”社会实践团获黑龙江省“三下乡”社会实践优秀团队,让城里的学子深入乡村、带领乡村的孩子走进高校,脚下有泥土,才能心中有真情。

志愿服务学生党支部在绥棱镇耕读实践基地开展科技助农活动

(三)聚焦党建引领与家国情怀同行,培养服务龙江振兴发展的新时代圆梦人

党支部以“党建强”带动“发展强”,与龙江振兴发展同频共振,将红色信念根植于学生的血脉中。一是突出以农育人。为发扬“支部建在田间地头”这一光荣传统,充分利用“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有效搭建党员学习教育阵地、思想交流平台、党性锻炼熔炉。40名支部党员组建党史学习教育宣讲团深入30处红色地标,支部与绥棱镇政府、哈尔滨市农垦研究院、北大荒博物院党支部结对共建,开展科技支农活动。二是突出服务龙江。党支部书记紧紧围绕“就业就是最大的民生”这一核心问题,设立“党员先锋岗”,为300余名毕业生提供就业咨询与简历修改服务。2024年,学院毕业生投身农场就业人数增长3倍,54名毕业生投身龙江选调,留省就业率高达74%,位列全校第一,为留省就业加装“强引擎”、跑出“加速度”。三是突出扎根基层。如今,支部一批又一批扎根基层建功立业的杰出党员,已在各行各业崭露头角,他们中既有中科院继续深造的“大学生年度人物”,也有驻扎在祖国边疆的大学生士兵,既有高校教授和博士后,也有驻守校园的辅导员,他们在龙江大地的青山绿水间,秉承红色初心,书写着属于自己的锦绣华章,让党旗在科技前沿一线、龙江农业发展一线、青年人才成长一线高高飘扬。

毕业生党员开展“爱校如家、当好主人翁”春耕劳动主题党日

三、启示

(一)坚持旗帜引领是发挥党员先锋作用的关键。要以党建为引领,把耕读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唱响主旋“绿”。将党建工作向乡村振兴、黑土保护、社会服务等方面延伸拓展,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打造一支信念坚定、勇于担当、吃苦耐劳、务实为农的基层党员队伍。

(二)发挥学科优势是促进党建与人才培养双向融合的基础。要依托学院科研优势、人才优势和平台优势,建设学习型党组织,找准双线融合的切入点、结合点和发力点,引导学生党员深入田间地头,把论文写在龙江大地上,教育学生厚植爱农情怀,练就兴农本领,在经风雨、见世面中壮筋骨、长才干,让“到基层去、到国家需要的地方去”成为广大学生的奋斗选择。

(三)深入基层一线是助力乡村振兴的核心。要深化“走进乡土中国,助力龙江振兴”的服务宗旨,引导学生积极投身国家发展大局和龙江建设新局,鼓励学生奔赴基层一线和乡村现场,解决乡村振兴中的重点难点问题,久久为功、厚积薄发,让党旗高高飘扬在乡村振兴的征途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