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与环境学院农业资源与环境(本硕博班)专业课程介绍
普通微生物学
Microbiology
课程编号:03600028j
适用专业:农业资源与环境(本硕博班)
总学时:48学时
总学分:3学分
课程类型:专业基础
先修课程:有机化学,生物化学类课程
大纲主撰人:金羽
内容简介
微生物学是生命科学七大基础课之一。本课程主要面对生物科学、生物技术、生态学和环境科学四个专业的本科学生授课。主要讲授内容是微生物发展的历史、微生物的形态结构、营养和代谢特征、遗传规律、生态和系统分类、免疫学等内容。
教学大纲
课堂讲授部分
(一)分章节列出标题、各章节要点及授课时数
绪论(2学时)
※本章要点:理解与掌握微生物在生物界中的地位及作用,微生物的特点,微生物学的研究对象与任务以及微生物学的发展简史。
第一章 原核微生物的形态、构造和功能(8学时)
第一节 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结构特征
第二节细菌
一、细胞形态、构造及功能
二、细菌群体形态
第三节 放线菌
第四节 蓝细菌
第五节 支原体、立克次氏体与衣原体
※本章要点:学习和掌握原核和真核细胞的基本结构与功能;了解二者之间的主要区别。重点是细菌细胞的特点、细胞壁结构与革兰氏染色原理。掌握细菌、放线菌、蓝细菌的基本形态、繁殖方式及种群代表。
第二章 真核微生物的形态、构造和功能(6学时)
第一节真核微生物概述
第二节酵母菌
第三节 丝状真菌-霉菌
第四节 大型子实体真菌-蕈菌
※本章要点:学习和掌握各类真核微生物的个体形态与特点,尤其是它们的繁殖方式与生活史。
第三章 病毒和亚病毒(6学时)
第一节病毒
第二节 亚病毒因子
第三节 病毒与实践
※本章要点:学习病毒的定义、基本形态结构和化学组成。重点是噬菌体的繁殖方式和特点。
第四章 微生物的营养和培养基(6学时)
第一节微生物的6类营养要素
第二节微生物的营养类型
第三节营养物质进入细胞的方式
第四节 培养基
※本章要点:学习和掌握微生物的营养特点、营养类型和营养吸收的机制,微生物生长规律以及影响生长的主要环境因子。
第五章 微生物的新陈代谢(4学时)
第一节 微生物的能量代谢
第二节 分解代谢和合成代谢的关系
第三节 微生物独特合成途径举例
第四节 微生物的代谢调节与发酵生产
※本章要点:学习和掌握代谢中的酶、呼吸作用、发酵作用、肽聚糖的生物合成。
第六章 微生物的生长及其控制(6学时)
第一节 测定生长繁殖的方法
第二节 微生物的生长规律
第三节 影响微生物的主要因素
第四节 微生物培养法概论
第五节 有害微生物的控制
※本章要点:学习和掌握微生物的生长规律,重点是细菌的生长曲线,以及掌握生长曲线对发酵生产和食品行业的指导意义。掌握有害微生物的控制的方法和规律。
第七章 微生物的遗传变异和育种 (6学时)
第一节 遗传变异的物质基础
第二节 基因突变和诱变育种
第三节 基因重组和杂交育种
第四节 基因工程
第五节 菌种的衰退、复壮和保藏
※本章要点:学习和掌握各类微生物的遗传模式与特点,基因工程的原理。掌握菌种的衰退、复壮和保藏原理与方法。
第八章 微生物的生态(4学时)
第一节 微生物在自然界中的分布与菌种资源的开发
第二节 微生物与生物环境间的关系
第三节 微生物与自然界物质循环
第四节 微生物与环境保护
※本章要点:学习和掌握生态概念,微生物在自然界物质循环中的作用,微生物之间相互关系,微生物与植物相互作用。
教学大纲说明
一、教学目的、课程性质及教学任务与其他课程的关系,所需先修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系统学习,使学生掌握有关微生物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及应用微生物学理论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主要掌握原核微生物、真核微生物的形态特征,非细胞生物的结构和属性,微生物的营养、代谢,微生物的生长与环境条件,微生物生态、遗传、传染与免疫的基本理论和知识。微生物学是研究微生物细胞形态结构、生理生化、遗传变异及其生态环境的课程。它即是现代生物科学、生物工程、生物技术和相关学科的基础,又是处于生物科学前沿的极具潜力的独立学科,是生物科学、生物技术、生物工程、环境工程专业的必修课。要求学生掌握微生物学的基础理论和基本实验技术。微生物学是生态学专业的学位课程,在本学科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通过本课程的系统学习,使学生掌握有关微生物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及应用微生物学理论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为后续学习的环境学、污水处理生物工艺学、环境监测等专业课程奠定必要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技能。先修课程为基础生物学、生物化学。
二、教学要求及选编教材的依据。
总的教学要求是:
通过本课程的系统学习,使学生掌握有关微生物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及应用微生物学理论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
选用教材依据:
周德庆主编的微生物学教程是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是普通高等教育“九五”国家教委重点教材,许多国家重点大学也采用此教材。
三、教学环节和教学方法。
本课程是一门专业基础理论课,以讲授环境化学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为主。课堂教学采用启发式、提问式、点拨式等教学方法。
四、改革思路和说明。
以多媒体课件为辅助教学手段,采用启发式教育,布置网上查阅资料,撰写小论文。在问题式教学,探究式教学,传统授课教学的基础上,通过增加“专家讲座”教学、组织课堂讨论与互动、引入教学动画与视频提升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帮助学生深入理解不同类群微生物的结构特征、繁殖方式及培养特征。结合近年来微生物学领域最新研究成果在各交叉学科的应用等激发学生获取知识的兴趣和动力。在讲解各部分内容时注重将微生物学与各领域的实践相结合,引入微生物在农业、工业及环境领域应用的最新技术及成果,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知识综合运用的能力。